证实|广东东莞确诊病例系感染德尔塔变异株
〖A〗、广东东莞确诊病例感染的毒株为德尔塔变异株,这一结论已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证实,且病例病毒与外省报告病例高度同源,属于同一传播链。
〖B〗、不建议去商场蹭凉 东莞发现的3个新冠肺炎病例,均感染了印度变异delta毒株,且这3人在同一个麦当劳用餐时被感染。这一事件对我们日常行为,尤其是在炎热天气下喜欢去商场、超市或快餐店蹭凉的行为,提出了警示。首先,室内空调环境虽然凉爽,但空气流通往往不佳,这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。
〖C〗、广东东莞新增6例本土确诊,这些确诊者的病情严重吗 12月15日下午东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,公布了东莞市的疫情,最初的感染病毒基因检测结果都是德尔塔变异株,并非奥密克戎毒株,在检测的报告中,与外审报告的病例高度同源,属于同一传播链。
〖D〗、本轮疫情的感染源来自于陕西西安,因为在西安出现确诊患者的时候,有人去西安出差,最终返回东莞之后,核酸检测报告显示呈阳性,有了密切接触者,出现了疫情传播情况。此次感染源来自大朗镇,因为没有进行及时的隔离,导致传播出来,形成了传播链。大朗镇本次疫情来源于外省疫情相关病例,病毒属于德尔塔变异株。
〖E〗、密接概念变化:由于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载量高,呼出病毒浓度大,传染性极强,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。现在密接者的概念是“在同一空间、同一单位、同一建筑,在发病前四天”,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,都是密切接触者。
〖F〗、疫情走向:传播速度加快,但致病性未显著增加传播速度引发关注:德尔塔变异株(D株)在中国广州引发本土病例快速传播,并在英国迅速超过当地原有流行株(A株),目前占英国检出毒株的73%。其传播速度较A株更快,但未在英国形成大规模第三波疫情,疫情仍处于可控状态。

广东疫情,病毒变异了吗
是的,广东新冠病毒发生了变异。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信息,与6月份相比,7月份中国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,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,主要流行株为JN.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。其中,XDV系列变异株占比由6月份的21%-39%上升至7月的38%-46%,差不多上升了10%左右。
广东东莞确诊病例感染的毒株为德尔塔变异株,这一结论已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证实,且病例病毒与外省报告病例高度同源,属于同一传播链。
病毒变异与传染性增强 Delta病毒株的特性:广东上次疫情中,主要流行的病毒株为Delta变异株。Delta变异株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,这可能导致感染人数激增,进而增加了重症患者的比例。病毒载量高: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病毒载量通常较高,这可能导致病情进展更快,更容易发展为重症。
病毒基因组序列与广州疫情不同:东莞市政府通报明确,本轮确诊病例的感染来源与广州疫情基因组序列不在同一分支,传染来源存在差异。但两者均与印度发现的Delta变异株有关联。
广东发现我国首例奥密克戎升级版,变异株新病毒的传播速度要比以往的病毒还要快23%~27%。
致病性未显著升高:英国回顾性研究对12383个D变异株感染者分析显示,仅1%需住院治疗,重症率和病死率均远低于1%,未增加临床压力。全球范围内,病死率上升主要与医疗资源挤兑相关,而非病毒变异直接导致。
为什么瞎搞新冠后又瞎搞广东灭蚊了
〖A〗、广东开展灭蚊行动并非“瞎搞”,而是基于科学防控需求的必要举措。基孔肯雅热疫情的严峻性基孔肯雅热是一种通过伊蚊(如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其典型症状包括高热、关节剧痛、皮疹等,虽极少致死,但可能导致长期关节功能障碍。
〖B〗、职工感染处理及病假管理资本化倾向明显职工感染情况:绝大多数医院员工都得过新冠,奥密克戎时代本院职工重病为0,但轻症有发烧、肌肉酸痛、咳嗽、失去味觉等症状,持续一周到两周,也会出现静息下血氧只有95%,一活动就88%的情况。病假管理变化:2020年阳性员工回家休息直到阴性为止,不算入年假。
快讯丨广东新冠感染增加1万余病例
〖A〗、广东省6月至7月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1万余例,6月发病数为8246例,7月增至18384例。数据来源与具体数值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2024年6月和7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,6月份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8246例,7月份增至18384例,环比增加10138例。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两个月内病例数的显著变化。
〖B〗、香港新增确诊再创新高香港单日新增5682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,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超37万,医疗系统持续承压。国内成品油价格“五连涨”国内多数地区92号汽油价格迈入8元时代,油价上涨主要受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影响。
〖C〗、心脏恢复的核心原则遵医嘱选择运动:新冠感染后,心脏可能因超负荷运转出现后遗症(如心肌损伤、心功能下降),需通过专业评估确定运动强度和类型,避免盲目锻炼加重心脏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