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8日淳化疾控发布防疫提醒(淳化疾控中心)
为严防输入疫情发生,有效保护公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,淳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居民:尽量减少非必要跨省流动,外出时从严做好个人防护,严防暴露或感染情况发生。近14天内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来返淳人员,请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、单位及入住酒店报备,主动配合落实好分类管控措施。
更新时间:2022年1月19日【淳化疾控提醒】春节临近,从2022年1月17日起,2022年春运开始,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18亿人次,日均2950万人次,较2021年同比增长36%,大量人员跨区域流动或聚集将增加疫情传播风险。
近期国内多次发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,省内疫情反复,淳化县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,为做好来返淳化县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,严防疫情输入,县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居民朋友:主动报备行程。
淳化县疾控中心温馨提示: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、宁波市镇海区和绍兴市上虞区来淳返淳人员,由疫情防控指挥部落实集中隔离观察14天的措施,开展4次核酸检测。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、宁波市和绍兴市来淳返淳人员,落实14天健康监测措施,并在其抵富第一时间进行1次核酸检测。
疫情暴发用“爆发”还是用“暴发”
疫情暴发应当使用“暴发”,而非“爆发”。词义侧重点不同:“暴发”多指具体事物或情况突然而猛烈地发生,强调的是势头的猛烈和难以预测,适用于疫情这种具体且突然广泛传播的情况;而“爆发”则多用于抽象事物,如力量、情绪等的突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,更多强调的是积蓄力量的瞬间释放。
疫情暴发应当使用“暴发”。以下是具体原因:字面意思与侧重点:“暴发”侧重于描述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且来势凶猛的情况,多用于具体事件,如疫情、洪水等。而“爆发”则更多用于抽象事物,如战争、革命、力量等,强调瞬间激烈的迸发。
总结:在谈论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时,可以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选择使用“暴发”或“爆发”。从流行病学角度看,“暴发”更专业准确;而从社会传播效果看,“爆发”更形象生动。
简而言之,“暴发”更侧重于描述疾病的突然、集中出现,而“爆发”则更强调事件的猛烈和重大。在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报道中,应准确使用这两个术语,以准确传达疫情的传播情况和严重程度。以上解析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“爆发”和“暴发”在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报道中的使用,从而科学地认识疫情传播情况。
爆发与暴发的区别:虽然“暴发”在某些语境下与“爆发”通用,但在描述疫情时,“爆发”更为恰当。因为“爆发”更强调事件的突然性和力量的迸发,更符合疫情迅速扩散的情境。而“暴发”则更多用于描述自然灾害等情境。
当谈论疫情的突然出现时,通常使用“暴发”这个词。虽然“暴发”和“爆发”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和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中都表示“突然且猛烈地发生”,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。“暴发”一词更倾向于描述突发性的事件,常用于洪水、传染病等具有突发性和传播迅速的自然或社会现象。
为什么说做好公安监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
因为监所是特殊场所。疫情来势凶猛,防控难度大,监所作为特殊场所,人员密集、环境封闭,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。要在思想上不松懈,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、复杂性、紧迫性,发扬连续作战作风,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。
单位防控:人流密集场所需持续落实测温、验码、戴口罩等措施,降低传染风险。个人防护:养成健康习惯,如出门戴口罩、进门洗手、家庭定期消毒通风,对外来人员和物品做好消毒,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可能。发生聚集性病例需严格落实防控责任疫情防控人人有责,个人不遵守防控要求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
进一步提高认识,确保案件防控工作取得实效。联社应要求各网点充分认识开展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工作的重要性,切实落实监控检查职责,防止检查走过场”和检查疲劳”,确保监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。加大监控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力度,确保检查发现问题得到有效整改。
与群众紧密联系,构建防疫共同体以群众为先,建立信任纽带:防疫工作需事事以群众需求为核心,通过主动沟通、及时响应解决群众关切,例如在封控期间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保障、医疗需求协调等服务,增强群众对防疫措施的认同感。
